中国占领云南,为什么没有继续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呢...

如题所述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省份,地处海拔较高的云贵高原,四周环绕着崇山峻岭。在秦汉以前,云南被视为中原王朝的边远地区。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开始对西南夷地区进行统治,但由于地形复杂、民族众多,该地区长期处于动乱状态,少数民族多次起义反抗中原王朝的统治。直到明朝,朱元璋才成功平定了云南的割据政权,使其归附中原王朝,从而将云南纳入中国版图。
明代的云南省辖区比今天要大,包括今天的缅甸、老挝、泰国等国的部分地区。有网友提出疑问:古代中原王朝在占领云南后,为何没有继续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从地理位置上看,从云南出发,必须经过缅甸才能进入孟加拉,进而到达印度。然而,历史上的中国远征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进入缅甸的战斗,以及那里的恶劣自然条件,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南半岛的环境对军事行动极为不利。
云南到印度的路线需穿越缅甸,该国的北部、西部和东部大多为连绵的山脉,其中最高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此外,缅甸河流众多,森林覆盖率高。加上缅甸的旱雨季节分明,使得在北部和西部山区的丛林行军既艰苦又危险。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远征军在野人山遭遇极大困难,大量士兵因疾病和环境恶劣而死亡。
因此,明朝在占领云南后并未继续南进,而是停止于此。对于这片广阔的热带雨林,古代中国并没有太多兴趣。在古代中国,东南亚被视为南蛮地带,几乎没有任何开发价值。如《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故事,诸葛亮率领的大军就面临了在南蛮地区的生存挑战。
在热带雨林中生存对古代军队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例如,清朝在1768年征讨缅甸时,4万军队需10万匹战马,10个月的作战期间需要42万石粮食。而当时云南的储备仅为35万石,因此还需要从四川调运粮食。最终,由于缅甸的游击战术、热带雨林中的疾病横行以及军队的不适应,清军的损失远超战场死伤。
这些历史事件表明,由于缅甸热带雨林的恶劣地形,中原王朝的领土扩张在云南就止步了,无法继续深入到印度洋出海口和恒河平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