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占领云南后,为什么没有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呢...

如题所述

印度洋与中国内地的文明交流自古存在,尽管证据和研究不足。中古时期,云南与印度洋地区的联系持续不断。自元朝起,云南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保持了与古代南诏大理时期相似的地缘格局。到了清朝中期,中国对印度洋方向的交通联系有所减弱。
一、印度洋-南亚至中国的古代交通及历史遗迹
印度东海岸、孟加拉至缅甸北部的航线是上古时期的海陆交通线,其交汇点位于缅甸北部的伊洛瓦底江畔。缅甸古史记载有一个名为“太公王国”的古国,位于中国与罗马交通线的汇聚点上。无论太公王国是否真实存在,交流是确实发生的。例如,云南地区的青铜器上出现了印度河文化的瘤牛图案,以及可能起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凉山小猎犬。此外,权杖、贝币、象牙和玛瑙等物品在云南地区的考古发现,也显示出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交流。
二、南诏大理、元明时期的海陆交通
中古时期,南诏控制了缅甸北部的海陆交通线,并设立了丽水节度区。南诏大理时期,该地区实行开放性统治,军事实力强大,能够震慑地区并从中获益。南诏的考古证据表明,海洋交通持续不断。大理国继承了南诏的政策,佛教兴盛,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未中断。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城邦继续由孟人等族群控制。
元朝时期,蒙古人在缅北建立了自治的缅中行省,鼓励贸易,使得交流更加频繁。明朝时,缅北实行土司制,交通交流程度随中原王朝政策而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