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所提倡的小学放学后的延时课,怎么看?

如题所述

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问题一堆。
1.学生在校时常长。8.20---18.00。这个时间真的有些长。我一般七点半或者七点四十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就有七八个孩子,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的家长要么上班早要么就是开车送孩子晚了堵车出不来只能早些送到学校。放学走路队时一个个背着沉重的书包都像霜打的茄子,蹦跶不起来了。至于老师我,每天七点出门晚上七点才能到家,这时长,也不说啥了。中午打饭午托。

2.饿。目前带四年级,他们是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正是饭量大的时候,半大小子吃垮老子一点儿不虚,每天中午的餐饭都吃光了,有时候还不够,需要去食堂额外再加饭。孩子又饿得快。你想想,从12点10分到晚上回家吃上饭至少也过了6个小时了,让孩子早点回家吃饭不好么?

3.累。你以为托管到6点作业就会少么?不会。托管的那个时间既不能讲课也不能补差,只能组织学生写练习或者自由阅读。政策说是可以组织社团活动或体育锻炼,但是,学校场地寸土寸金,根本不可能满足几十个班同时开展体育活动或者社团活动。你想想,一天到晚的坐着,无论是听课还是写练习,都累。学生不想上课写作业就跟你不喜欢开会接受领导布置任务是一样一样的。

4.从家长角度说,焦虑的依然焦虑,不管孩子的依然不管。班上成绩靠前的孩子家长,依然把语数英培优班安排得满满的,周六日书法篮球围棋啥的也不落下,现在没有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了,他们更加心里没底,几个家委妈妈问我能不能组织下单元测试摸底一下学生成绩,还问我哪一套卷子比较好,他们自己在家给孩子测试;而不管事的家长就彻底不管事了,天天拿政策说话不能给孩子作业加压不能咋滴咋滴……我作为老师,只能说有些孩子真的是被家长耽误了。

5.老师我,该抓的德育、学科课程,习惯、安全、卫生、体育等一样不能松懈。我敢保证从来不占体音美的课,创客编程,心理健康,劳技课等,也从来不占。可学校接二连三的活动真的是没消停过,马上秋季运动会,要走队列,要训练,要表演,表演还得租衣服还得给孩子化妆等,这都是班主任的事,秋季运动会结束后秋季研学也来了,又得班主任带队搞活动。在学校,我最怕搞活动了,搞一次活动蜕一层皮。同时带的语文,像作文一改二改,都是每天晚上带几本回家改才能改完,生字是一写二改三写四默写五听写,课文一听二读。其他的如手写教案,办黑板报,大大小小的会议,外出学习教研,统计上报每天到校人数等那都不值一提了。合起来就一句话,班主任兼语文科任老师,没消停的时候。现在托管延长了,晚上放学的托管都没有老师愿意带,我说我出双倍的托管费都没人带,只能班主任自己顶上带托管。中午午休一般也没有愿意带,班主任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到处找人带。

说到这儿,肯定就有人说这么累,那还当什么老师赶紧辞职啊,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别急,我今年年底12月份会算个总账,如果这一年所有的收入包括工会发的福利加起来都没有15w的话,我会考虑离职干别的。我30岁了,这个年纪应该有超过15w的年收入,而且这个15的收入并不高是不是,15w年收入在人均百万的知乎上就是一粒尘埃。

同时教师圈真的很封闭,来学校第三年了,只跟搭班老师和班上组班老师认识了,其他的有些连名字都搞不清白。私下一起活动的也比较少,尤其是我孤寡一人而其他老师都是有家有口的,玩不到一起去。下班回家后得先躺一二十分钟缓一缓,再起来吃口东西继续干活。

还有十分钟午休结束,抓紧时间眯一会儿,周五从中午打饭午睡托管再加下午四节课,都是我的,救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2

课后延时服务,也叫做课后“三点半”服务,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推向全国的校园服务。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安排孩子三点半放学之后的课后时间,由政府和学校出面,在校内提供作业辅导及素质提升课程。
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一年多时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各种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需要社会各界统一协调解决,但总体来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课后延时服务带给学校、家长、孩子的好处也是随处可见的。

第2个回答  2022-09-22
教育部确定了中小学生将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一周5天每天至少2个小时,并且还鼓励学校延迟服务的时间尽可能的迎合当地家长下班时间,切实的解决接送问题。
第3个回答  2022-09-22
执行起来很难,特别是偏远地区的18线城市,政策是好的,这个问题应该还有很大的争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