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如题所述

  掌握合适的运动量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1.看自我感觉如何
  如果健身者在运动锻炼后能较快消除疲劳,尤其运动后第二天早上不感觉疲劳,身体舒适,饮食睡眠都正常,这就表明运动量是适当的。反之运动后如感到非常疲劳,恢复很慢,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头痛恶心,心悸胸疼,出现血尿,这就是运动量过大了,要及时调整,避免伤害身体。
  2.看体重的情况
  参加运动后一体时间,由于消耗身体脂肪,体重会下降。但如果体重持续下降,低于正常体重值,就是运动量过大了(减肥运动除外)。测量体重最好在清晨起床后。刚参加运动的人应每周测一次体重。标准体重值(千克)是身体(厘米)减去105,正好相差10%都属正常。
  3.看脉搏情况
  心率可以反映运动强度,脉搏则可以反映心率,一般情况下脉搏与心率是同步的。大运动量时,脉搏次数为每分钟160-190次;中等运动量脉搏次数为每分钟110-160次;而小运动量脉搏每分钟110次以下。一般60岁以下的人,运动时的最适宜心率为170减年龄数。经过一个时期运动锻炼,清晨起床后的基础脉搏没有什么变化,或有所改变,表明身体机能反应良好,运动量适当。如果清晨基础脉搏3天增高,就应考虑运动量可能过大,要及时降低运动量。基础脉搏是在清晨起床后,平卧于床上,以10秒为单位,连续测出3个单位稳定的脉搏数。例如:第一个10秒为13次,第二个10 秒为12次,第三个10秒为11次,第四10秒为11次,第五个10秒为11次,那么第三、四、五个单位的脉搏是相同的,以它为基数乘以6为每分钟66次,这个脉搏数就是基础脉搏数。
  
  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可以观察以下两个方面:
  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如有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如果你的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那就说明你的锻炼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的,还需要再加点量。
  运动后身体的声音,也是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尺度。一般人在运动之后,可有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很快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症状明显,感觉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两天不消失,这说明下次运动要减量了。

  运动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
  1、跑步锻炼前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以减肥和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健身,以有氧运动为主,辅助一些力量练习;以身体塑形为目标的健身,应以力量练习为主,有氧练习为辅。

  2、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量可以用运动时间来控制,每次锻炼把握在20~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用心率来控制,运动时心率可以达到个人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5%。身体状况较好、有过健身经历、年轻人等,可以控制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左右。
  3、要注意运动时的主观感觉。当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也会让人感觉心情舒畅。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同时伴有胸闷气短,甚至嗓子眼发咸、头晕等不舒服感觉。
  4、关注运动后恢复的情况。适宜负荷运动后,应该感觉神清气爽,晚间睡眠较好,第二天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而如果第二天感觉疲劳,没有精神,则有可能是运动过量了,需要降低运动强度,减少运动时间。
  5、运动负荷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身体素质的改善,应该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达到对身体的最佳刺激,产生最好的健身效果。
  6、注意体重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一段时间的适宜负荷运动后,体重会有轻微下降,如果同时伴有饮食控制,体重则会下降得更为明显。但无论如何,每周体重下降不应超过2公斤,体重下降过快也意味着运动负荷可能过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