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提出来的人是谁

世界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提出来的人是谁

唐朝孔颖

“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 》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扩展资料: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作用: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6)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7)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课程即教材: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

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课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4
“课程”最早见于唐宋期间。唐-孔颖达《诗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但这里的课程跟我们现代的意义不同。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中多次提到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指的是功课与其进程。
在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是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3
世界最早是英国的斯宾塞
中国最早出现于唐朝的孔颖达,但此时还不规范;宋朝朱熹之时,已经规范化。
第3个回答  2020-11-11
第4个回答  2017-12-26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