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当官都要做什么,为何会是古代当官最舒服的朝代?

如题所述

在你的认知中,一个好的皇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这样的吧,每天按时上早朝,其实,古代的早朝就相当于我们现在上班,只不过说法不一样。除了早朝,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日日和大臣讨论政事。也许在你的印象中,这才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然而,在早朝这方面,你真的是高估他们了。我们现在上班还有个假期,古代皇帝又怎么会每天天还不亮就上早朝呢?

那有没有每天的上早朝的皇帝呢?你别说,还真有。明朝有几位皇帝就是这样,因为每天上早朝的规矩就是明朝开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朱元璋出身贫寒,是农民出身,好不容易逆袭当上了皇帝,当然好好珍惜,特别是他废除丞相这一职位后,害怕自己被人蒙蔽,这才定下了每日早朝的规矩,目的就是为了体察民情,更好的了解百姓的生活,以免被大臣蒙蔽。

因为皇帝远在皇宫,对宫外的事情不太了解,只能由大臣汇报。但是,有些大臣会谎报民情,将好的事情上报给皇帝,而坏的事情一个字也不提。

所以,明朝有几位皇帝,一直遵守每天上早朝这一祖制,就算他们内心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因为每天有文官监督他们,一不上早朝就会被大臣们指责。所以,他们也只能每天上早朝。

不过,上早朝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据史料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十二点起床,穿过半个京城,凌晨三点,到达午门,在午门外等候。之后,当午门城楼上的钟声响起以后,大臣就要在午门外排好队伍,等待午门的开启。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午门开启,大臣排队依次进入。过了金水桥以后,在广场整好队伍。

要是大臣中有咳嗽、吐痰或者步履不稳的人,就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等候处理。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对皇帝的不尊重,皇宫可是圣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记得我们上边说只有几个皇帝遵守朱元璋的规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英宗皇帝以后,明朝的皇帝越来越不喜欢上早朝。因为英宗即位时,只有八岁,每天上早朝也是干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政事有太后和大臣处理,英宗渐渐对早朝丧失了兴趣,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之后的皇帝对早朝更是不感兴趣,因为,每天上早朝实在是太累了,有几个皇帝能受得了。那可是全年无休,身体也吃不消啊。所以,处理政务就改为了批阅奏折,这样,就可以不用每天早起了。早朝也不是完全取消,只是偶尔举行。

说到这个早朝啊,最勤奋的当属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根据史料记载,崇祯皇帝励志做一个明祖,每日雄心壮志,天还不亮就去上早朝,一天都没有落下,晚上更是批阅奏折到深夜。比定下早朝这一制度的朱元璋还要勤奋。但是,也有几个皇帝不上早朝,最过分的属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在位二十多年,没上过一次早朝。

那还有没有皇帝天天上早朝呢?除去明朝,这样的皇帝还真少见。以前还没有早朝这一说法,大臣们都是有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开个会,并没有定期召开会议这一说法。等到西汉孝宣帝,才开始定期召开会议,只不过不是每天上朝,他定下了五天上一次朝的规矩,只不过,之后的朝代会将这一制度有所改变,不过,有了定期开会这一制度。

据史料记载,不同品级的人上朝的次数也不一样。文武百官九品以上的有资格上朝;五品文官以及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每天必须上朝;三品武官以及三品以上的三天去一次早朝,所以称他们为“九参官”,意思是一个月上九次朝;五品武官以上的每五天上一次早朝,所以也称他们为“六参官”,即一个月上六次朝。真是官越大越辛苦啊,还不敢轻易请假。

到了清朝以后,早朝这一制度更不存在,只是在发生大事时,大臣们聚在一起商量办法。平时,有急事怎么办?大臣将事情写入奏折里,先交给内阁,再由内阁统一上报给皇帝。

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皇帝在哪里上朝?一般情况下,皇帝会到太和殿或者太和门,然后参加早朝的官员向皇帝行三跪九拜大礼。这些完事以后,大臣就开始向皇帝汇报政事,并不是上朝的每个官员都有资格和皇帝对话,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和皇帝对话。皇帝的责任就是回答大臣的问题或者提出问题。

大部分人觉得早清朝皇帝办公的的地方也是在“太和殿”,这你就错了,太和殿只有在发生重大事情时才会启用。事实上,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不确定,康熙皇帝的办公地点在一处园子,是在明代清华园的基础上建成的“畅春园”;而雍正皇帝的办公地点在圆明园里的正大光明殿和秦政亲贤殿;乾隆皇帝的办公地点更是不确定,有时在紫禁城、有时在圆明园、有时又会到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等。

所以,皇帝也不是每天都上早朝,皇帝也是人,身体也会吃不消,也要偶尔偷个懒,睡个懒觉。我们现在都有假期,又怎么能要求皇帝每天都“上班”呢。我们也要体谅他们,他们也需要休息,所以,对那些偶尔上早朝的皇帝,我们也不能批评,要试着理解他们。

但也有一些“勤奋”的皇帝,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每天没日没夜批阅奏折、处理政事。常常将自己累的不成样子,但也没有怨言,一心为百姓,心里装的都是百姓。他们更加值得我们尊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