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真的是这样吗?

有道理吗?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是出自宋代范仲淹之手。主要的意思就是,如果做不了治理国家的良相,那么做一名良医治病救人也是可以的。我认为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犹如商朝商朝宰相伊尹,他是个厨子出身,做到宰相那个位置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我们先来说“良相”,中国封建社会主要宣扬的思想便是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领域里,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士阶层,如果想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做一个有志之士,需要达到最高的地位便是“相”,但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可以达到那一个高度,隋唐之后有了科举制还至少要好一些,平民也可以通过考试达到自己的理想,相对来说公平公正一些。

其次,再说“良医”,良医其实与儒家宣扬的价值观是不谋而同的。因为医者仁心,是抱着治病救人的高尚价值观去的。良相是治理国家,是救国,而良医则是治疗病人,是救人。相当符合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普世观,所以说如果没有通过仕途达成治国的愿景的话,那么成为一名良医也不失为一种实现自己最初梦想的好途径。

其实说到底是相当于古代的知识分子给自己的前程一个备用的方案,假若第一志愿的良相无法达到,那么做一个妙手回春的良医也不失为一个不忘初心的好职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7
有道理,良相救得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丞相,这是每个读书人的愿望,虽然医生一下子救不了那么多人,但是终归可以救人疾病
第2个回答  2019-08-28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很有道理,良相救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这是每个读书人的愿望,良医也能救千千万万的百姓与痛苦之中。
第3个回答  2019-08-28
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做官可以改变社会,做医生可以救人,既然无法做成大事,那么救人性命,也是非常有用的。
第4个回答  2019-08-27
因为很多读书人都已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良相和良医都有这种作用,但是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做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