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是怎么产生的?

如题所述

期货最早产生于美国,期货交易的产生,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9世纪中期,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由于这样的交易方式,使得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同时,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就是最早的期货投机交易)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正式诞生。
总之,期货交易是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在期货交易所买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交易方式。
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转移价格风险或获取风险利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3
在传统的交易中,我们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叫做现货交易。期货则是现在签订交易合约,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易。

举个例子,三郎是个在江户时代卖饭团的店家,但是近来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三郎担心战争发生时会造成米价飙涨,最后会导致他不够钱买米来做饭团。所以三郎决定在下一季的白米收成前,先用现在价格,和米商把未来的这批米买下来!因此三郎付了订金给米商,并签订了一张『买下未来白米』的契约,而这就是期货的前身。
期货和现货最大的区别在于

•保证金

•保证金即日结算

•到期后通常不用实物交割

只要记住这三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期货了。

保证金:三郎想预定三个月后的米,于是他和米商商定,将三个月后用1000/吨的价格买下一吨米,并且签订了一张合约,三郎和米商都没有交订金(保证金)。

三个月过去了,米价跌到了950/吨。三郎一想,自己要是不履行合约,而在别人那里买米,可以便宜个50,于是,他决定违约,在别人那里买米。结果是三郎赚了50,而米商亏了50。因为三郎在签订合约的时候没有交保证金,所以米商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为了确保违约的事情不发生,三郎和米商决定在签订合约的时候各拿出总金额一定比例的金钱作为保证金,交给村长大人作公证,无论哪一方违约,保证金都归另一方所有。

于是,三郎和米商愉快地签了合约,并各拿出了总金额10%也就是100的保证金,这下总该没有问题了吧?

三个月过去了,米价跌到了500/吨。三郎琢磨着,自己违约的话,会损失100保证金,但是可以便宜500买到米,总的来说还是赚了400,于是三郎又选择了违约。因为三郎在签订合约时所交的保证金(100)不足以弥补米商的亏损(500),所以米商得自己承担损失。

也就是说,单单靠保证金制度不能杜绝违约的现象出现。

为了更好的让双方履行合约,村长想出了第二个办法,也就是保证金即日结算制度。

现在从头来过,三郎和米商签了合约,三郎和米商各交了100的保证金。

谁想到第一天一过去,米价就跌到了900/吨。村长一想,现在三郎的损失已经和保证金一样了,要是明天米价再跌,三郎肯定要违约。于是村长从三郎的保证金那扣了100,把这100交给了米商,并且,将合约的内容更新为,三个月之后三郎付给米商900购买1吨的米。

三郎算了算,发现村长的做法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利益:
米商也算了一下,发现村长的做法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但是,三郎却发现,自己的保证金已经为0,为了继续履行合约,就得在明天之前补上合约金额10%的保证金,也就是900 x 10%=90。

当三郎交了保证金之后,如果明天米价继续跌,村长又会重复上面的做法,确保双方无法通过违约来规避损失。

在两个月之后,三郎的饭团店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了,这个时候一吨米的价格仍为1050/吨。三郎心想:自己已经不再需要这一吨米了,没有履行合约的理由,但是如果选择违约,则会损失保证金100,这可如何是好?

正好,三郎的邻居吉永开了一家饭店。吉永想预定一个月后的米,村长便撮合吉永和三郎签订了一份合约,规定一个月后吉永向三郎支付1050买下1吨米。

三郎通过签订一张卖出米的期货合约,抵消了买入米的期货合约,不用进行实物交割,还净赚了50。

三郎发现自己只需要用10%的金额,就可以做上一笔买卖,这种杠杆操作令收益波动变得很大。三郎开始学着在低价买入米的期货,在高价卖出米的期货,变成了一个投机者,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总结:

三郎买了米的期货→建仓

三郎持有米的期货直到合约到期→持仓

合约到期的时候,三郎交钱换米→交割

在合约到期前,三郎把这张合约(米)卖给其他人→平仓
第2个回答  2020-05-05
期货是市场发展的产物,
随着时代而来,
第3个回答  2018-07-16
古时代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例如印度、希腊、罗马等就已经出现过带有期货性质的、远距离的或远期的商品交易。我国宋代的青苗法也带有一定的期货性质。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标志着现代期货市场的出现。
第4个回答  2019-12-05
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于美国芝加哥。19世纪30—40年代,随着美国中西部大规模的开发,芝加哥因毗邻中西部产粮区和密歇根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中西部的谷物汇集于此,再从这里运往东部消费区。然而,由于粮食生产特有的季节性,加之当时仓库不足,交通不便,粮食供求矛盾异常突出。每年谷物收获季节,农场主们用车船将谷物运到芝加哥。因谷物在短期内集中上市,供给量大大超过当地市场需求,价格一跌再跌。可是,到来年春季,因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消费者又深受其害,加工企业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难重重。在供求矛盾的反复冲击下,粮食商开始在交通要道旁边设立仓库,收获季节从农场主手中收购粮食,来年发往外地,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但是,粮食商因此承担很大的价格风险。一旦来年粮价下跌,利润就会减少,甚至亏本。为此,他们在购入谷物后立即到芝加哥与当地的粮食加工商、销售商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以事先确定销售价格,进而确保利润。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摸索出了一套远期交易的方式。 
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其实当初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并非是一个市场,只是一家为促进芝加哥工商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商会组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发展初期主要是改进运输和储存条件,同时为会员提供价格信息等服务,促成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才引进了远期合同。当时,粮食运输很不可靠,轮船航班也不定期,从美国东部和欧洲传来的供求消息很长时间才能传到芝加哥,价格波动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即可利用远期合同保护他们的利益,避免运粮到芝加哥时因价格下跌或需求不足等原因而造成损失。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可以利用远期合同减少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加工费用上涨的风险,保护他们自身但是这种远期交易方式在随后的交易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如商品品质、等级、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都是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达成的,当双方情况或市场价格发生变化,需要转让已签定合同,则非常困难。另外,远期交易最终能否履约主要依赖对方的信誉,而对对方信誉状况作全面细致的调查,费时费力、成本较高,难以进行,使交易中的风险增大。
针对上述情况,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865年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向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的诞生。随后,在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这更加促进了投机者的加入,使期货市场流动性加大。1883年,成立了结算协会,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会员提供对冲工具。但结算协会当时还算不上规范严密的组织,直到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以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现代意义上的结算机构初具雏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