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期望理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如题所述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运用期望理论来调动职工积极性,应根据期望理论的原理,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目标,增加目标吸引力。

(1)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目标;

(2)充分了解员工的内心需要;

(3)调整员工对目标的认知;

(4)对目标进行管理;

2、提高员工的期望值。

(1)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

(2)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3)给予员工工作的支持;

3、建立合理的报酬制度,增强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报酬可分为物质报酬和精神报酬。物质报酬包括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两类。经济报酬指员工获得的各种工资、奖金和福利等。非经济报酬包。

括工作内容(如工作是否有兴趣、具有挑战性等)和工作环境(如办公室、工作用具等)两个方面。精神报酬包括表扬、自我成就感、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提高个人威望等。一般来说,员工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相应的报酬或奖酬。适当、及时及合理的报酬或奖酬,能使员工更加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报酬方面应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

(1)报酬要及时;

(2)报酬制度要合理、透明;

(3)报酬制度要公平;

(4)增加报酬的吸引力;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员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员工的内心需要、目标期待、对领导的激励目标的信息反馈及工作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只有及时了解这些变化,才能为长期有效的激励员工提供帮助。因此有效的沟通机制是保证员工激励措施有效运行的关键。它能使领导更加全面地获取信息,整合情感要素,充分尊重员工在发展中合理的内心需求,使员工把心里话和内心情感尽量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发领导对员工的关爱、尊重、赞美、信任等信息传达给员工,从而在员工的内心深处激发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工作自信心。而这些必然为长期的员工激励带来目标效价、期望值和激励力量的提高,以增强员工激励提有效性。

在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期望值也就成为激发力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期望值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分解目标提高期望值

从心理学角度看,目标距离越近,期望概率就越大。根据这一原理,将整体目标分解成为各个分目标或阶段性目标,从而降低实现目标的条件来不断提高信心,增加动力。

2、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期望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条件的制约,如果认为自己不具备实现目标所要求的条件和能力,则期望值必然降低。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科技发展前沿动态,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这是提高期望值的主观基础。

3、创造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是实现目标的必备因素,一些任务的完成除主观努力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与之配合,如果必要的条件不具备。也会降低期望值,如企业员工取得成果,就要从资金、资料、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方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