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有事怎么请假

如题所述

枫叶飘落整理 最近想回家,研究了一下老公的请假制度,才想起来古代的那些官员有事是怎么请假呢?现在的休假制度很松,一般请假都能批准。而且现在还有探亲假,年休假,法定节假日、双休日,这真要比古代的官员休假的制度强的太多了。 古代官员请假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除了身体不适,需要请感冒等事假之外,还可能因为家中有事、亲人过世而请假。这倒有点和我们现在的请假理由相似。 各个朝代的请假的具体环节也不相同,但是方式确实比较相近。朝廷要员请假要亲自向皇上上疏,说明请假原因,等待君主批复决定;中级官员遇到事情请假,需要向自己的主管部门上级官员打报告。下级遇到好说话的上级,请假报告就很容易批复,可是要是遇到上级存心刁难,请假报告便很难应允了。曹魏时的大司农王思生性多疑,有一次,一个下级官员因为父亲病重而向他请假,王思断然拒绝,认为这只是对方的借口,害的这位官员连自己的父亲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 古代官员的请假制度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超假甚至可能被免去官职。这个制度要比现在的休假制度厉害。隋唐五代以及宋朝,一般情况下官员每月只能请假三天,超过三日的就要罚俸禄,每个朝代的病假时间几乎都是三个月、一百天左右。如果超越百天,而且没有上级部门的延长指示,就会被免官,官职就会由他人递补。超假的官员假满要回吏部、兵部听候安排其职务,原则上是要降级使用。 古代丧假的时间比较长,臣子必须要守孝三年,以尽孝道。古代帝王为了彰显孝道,一般都会准许丧假,甚至允许官员因丧不辞而别。《天府广记》记载:明朝洪武八年三月,诏令百官闻父母丧,不待上报,允许去官。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丧假也会被缩短或者被朝廷拒绝。明朝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上疏请假丁忧,万历皇帝因为张居正时任首辅公务繁忙,三次拒绝他的请假,甚至以太后懿旨的名义阻拦。这个真是有点不近人情,人生在世,百善孝为先,父亲去世,儿子却不能前去,这是人的一生遗憾。 其实,古代也有常规假期,一般都会给假。在中国休假制度的发展史中,唐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由于唐朝十份重视岁时节令,因而也普遍地将传统节日规定为假日,这也大大促进了节日的兴盛发展。唐朝规定可以请省亲假,三年可以准许官员探望父母三十五天,婚假可以休息九天。这个探亲假的制度,要比我们现在的探亲假制度要好,我们现在的探亲假四年才有二十天,婚假也才三至七天。一些新的节日,如中和节、清明节、八月十五等,也在唐代催生,有的一直延续至今,对中国的节日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传统的清明节、中秋节也被列为法定假日,其源头可以直溯到唐代。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何来历 历史上先后成为两国皇后的奇特女人谁是为中国共和流血牺牲第一人 看古代名人是如何“装模作样”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由来大贪官蔡京是怎么饿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