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考上状元的人,其中有多少个是最后做到丞相的?

都叫什么,哪个朝代,最大的贡献?

  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第一名(即状元),当时只有二十三岁。先当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①,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王安石变法时期,他拥护变法改革,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下令废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蔡京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按照限令于五日内在开封府所属各县全部改募役为差役,受到司马光的称赞。绍圣元年(1094),年满十八岁的宋哲宗亲政,四十七岁的蔡京任权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惇重行新法。

  徽宗即位后不久,蔡京受到守旧派的攻击被夺职,闲居杭州。爱好书画的宋徽宗派宦官童贯到杭州去访求书画,蔡京趁机勾结童贯,把书画送进宫去,因此而得到重新起用。蔡京擅长书法,逐渐受到爱好书画的宋徽宗赏识。邓洵武和温益知道徽宗将要重用蔡京,都力荐蔡京。崇宁元年(1102)五月,左相韩忠彦首先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右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州,蔡京升任右仆射(yè夜)兼门下侍郎(右相),不久又升为左相,这以后,一直由蔡京任左相,不设右相,“独相”达三年之久。

  蔡京是个书法家。右图“题听琴图诗”,是蔡京为徽宗皇帝“听琴图”所题的诗。

  《听琴图》画上端坐在古松树下的弹琴者为宋徽宗本人,两侧毕恭毕敬聆听的,红衣者为蔡京,青衣者为童贯。这幅图上,蔡京题有一首诗,评论家评为“字体草而不狂,字圆笔润”,“字势豪健,痛快视着”。照我看,蔡京的“书法家”美名,无非捧臭脚的人吹捧出来的,不免言过其实。平心静气地说,这样的书法,也很一般,不但后人超过他的,不知凡几,就是和赵佶的字比较起来,也缺乏风流倜傥的潇洒感,甚至可以说它“拱肩缩背”,有“奸诈之相”。

  蔡京善于奉迎,先后四次担任宰相,共计长达十七年。他和宦官童贯、杨戬(jiǎn剪)、梁师成、李彦,权臣王黼、高俅、朱勔等人,互相勾结,把持朝政,竭全国的财力,供宋徽宗挥霍。他们设苏州应奉局和杭州造作局,专门采买、制造宫廷用品,又从南方搜求奇花异石,动用大量船舶运到开封,称为“花石纲”;又在开封建延福宫和艮(ɡěn)岳,耗费大量财力;设“西城括田所”,名副其实地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币制混乱不堪;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给北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史家称蔡京是北宋最腐败昏庸的宰相之一。北宋末年,太学生陈东①上书,称蔡京、童贯、朱勔、李彦、王黼(fǔ甫)、梁师成为六贼;而称蔡京为“六贼之首”。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赵桓(huán环)即位以后,蔡京被贬到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改革”的旗号,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崇宁元年(1102)九月,宋徽宗根据蔡京的建议,把元祐(1086-1094)年间恢复旧法的司马光、文彦博、苏辙等120人,定为“元祐奸党”,赵佶亲自书写名字,刻在石碑上,称为“党人碑”,立于朝廷的端礼门(文德殿南门)外。凡是刻在党人碑上的名字,人已经死去的,下令削去原来的官职称号,活着的则被“下放”,贬到外地。徽宗还把章惇等人定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又复查元符三年三月向太后执政时代“下诏求直言”应诏者所上的书奏,被查者达582人,其中蔡京的党羽有41人,都得到升官重用;其余541人,则分别受到贬逐下放或降、免官职的处分。

  被当时人称为“六贼”的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形成以蔡京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蔡京、王黼先后任首相或太师、太傅,依靠宦官童贯、梁师成,以朱勔、李彦为爪牙,控制着整个徽宗时期的朝政,逢迎昏君宋徽宗,使北宋末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的时期之一。
  李春芳(1511—1584)字子实,一字石鹿。祖籍句容,曾祖迁兴化。他少时在句容茅山华阳洞读书,别号华阳洞天主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廷试鼎甲第一,高中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学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经六次升迁,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加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隆庆二年(1568),继徐阶致仕后接任首辅,史称“状元宰相”;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授柱国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明史》称李春芳居官恭慎廉洁,持论平允,不事操切。他处理国家大事时却毅然果断。当时宗室藩衍,岁禄难继,他考察了旧日典章制度,对皇室吉凶大礼和对宗室供给赏赐作了严格规定,帝嘉许赐名《宗藩条例》。他操守廉洁,馈遗请属,一无所受。隆庆元年(1567)春,穆宗下诏修凤翔楼,他进谏:土木之费,岂能经先皇之世,今朝政革新,宜与百姓更始,而复兴役劳民,天下谓何?穆宗嘉许,便取消了此项工程。他持政务使国家安定。时蒙古翼士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求通明朝,举朝争论。他首赞其议,帝即采纳,隆庆五年(1571)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放归其降将,使数十年无边患。他位极人臣,德高望重,深得时人称赞。因屡受奸党诬告,深谙“贵不如安”的为官之道,多次引疾请疏归养,隆庆五年(1571)允准致仕归。
  李春芳工词翰,还喜欢神话和传奇志怪,喜爱听说书,回乡十三年常常“角巾私第”、“婆娑里社”,流连书场。他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策划者和校订者。从目前所能见到的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的各种《西游记》版本,没有一部是署吴承恩所作,而是署“华阳洞天主人校”。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学者汪浚著《吴承恩与〈西游记〉》一文,最先认为“华阳洞天主人”是李春芳。苏兴教授详尽推考出“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1982年,邑人黄俶成教授撰文《李春芳与〈西游记〉》,指出“金陵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西游记》是罕见的官版小说,非经达官贵人难以官版印行。2000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沈承庆先生遗著《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考证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挚友——明嘉靖、隆庆年间兴化籍宰相李春芳。
  李春芳受命总校《永乐大典》,得见引书《西游记》,故有条件据为新稿“祖源”。李春芳与吴承恩交往三十余年,由壮年至晚年,友谊绵长,老而弥深,堪称文人至交。早在明嘉靖二十年(1541),李在淮安设馆授徒,就与吴交往密切。后来李在吴仕途的关键时刻,频频伸出援手,“长兴县丞”的保荐任职和后来的冤狱平反,使吴得授“荆府纪善之补”,皆是李关照运作的结果。吴贺李父寿诞的《元寿颂》中云:“承蒙恩公殊遇二十年,谒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表示了吴对李的由衷感激;李致仕回乡家居,吴作小令《驻云飞》四阕赠之,极尽颂扬之能事;李父母八十大寿时,吴又作《德寿齐荣颂》致贺,可见两人亲密至深。
  李春芳卒后赐葬扬州城西二十里句城塘,赠“太师”,谥“文定”,祀乡贤祠。著有《贻安堂集》10卷行世、《宗藩条例》2卷,编有《明隽》10卷。《明史》有传。
  李春芳在兴化历史上的重要性,不仅由于其是状元宰相、文学巨擘,而且东南望族李氏的兴起和绵延,吴承恩、陆西星、韩贞、宗周、宗臣等文友儒士群的形成和显赫,古典名著《西游》、《封神》的联袂问世,以至于明代中后期兴化崛起为“缙绅之渊薮,人才之都会”,甚至于今天兴化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小说重镇,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1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十五)是乡先贤文定公春芳诞辰500周年纪念日,聊以此文奉上心香一瓣,纪念兴化历史上这位至关重要的名人。
  顾鼎臣(公元1473-1540年)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 (1505年)乙丑科状元。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八月至嘉靖十九年 (1540年)十月,任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任职时间两年。
  顾鼎臣性格柔淳宽厚,史书评价他:“素柔媚,不能有为,充位而已。”而《吴郡五百名贤传赞》则称他是:“救时良相,名炳青史。”他是苏州状元中少数几个搬上舞台的人物之一,越剧、沪剧、锡剧、滩簧文戏中有 《顾鼎臣》;苏州长篇评弹 《顾鼎臣》更是名闻江、浙、沪,盛演不衰。那么,历史上的顾鼎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婢女私生子 少似流浪儿
  顾鼎臣与大多数出身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的苏州状元、宰相相比,算得上是个“另类”。他是苏州状元、宰相中出身地位最低下的。
  顾鼎臣父亲顾恂更是个买卖针线的小商人,在当地镇上开设一爿小店铺。其妻子是个凶悍、好嫉妒的女人。顾家有个姓杨的“青衣”婢女生得眼清目秀,楚楚动人,顾恂的妻子对婢女行动防备严密,禁止顾恂与她接触往来,顾恂又是个十分怕老婆的人,平时对婢女不敢正面看一眼。一天,婢女去给顾恂送饭,刚到店铺就下起大雷雨,婢女不能马上回去。天下大雨,自然也没有人来买东西了。顾恂与婢女眼睛对眼睛,望着那年轻、漂亮、温顺的女子,顾恂终于控制不住自己,与她发生了关系。天下就有这样的巧事,那女子竟然怀孕了,经过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中状元做宰相的顾鼎臣。那一年,顾恂已经是57岁的老头子。
  顾恂妻子得知老头子与婢女养了个私生子,十分恼怒,曾多次搜索男孩要杀死他,顾恂无可奈何,只得将孩儿掷到隔壁磨房,想让拉磨的驴子踏死,幸亏磨房主人发现,将男孩救出并收养了起来。后来,顾恂老婆始终不承认顾家有这个儿子,对他的生母更是像奴隶般虐待。顾鼎臣考中了秀才,顾恂妻子则不以为然,仍让他生母干脏活累活。顾鼎臣状元及第后,衣锦还乡,要求见生母,说道:“即使能见一面,死也无恨!”最后在亲友的帮助下,母子终于得以相见。见生母衣服褴缕、蓬头垢面地从厨房间里出来,顾鼎臣悲从中来,与母亲抱头痛哭,泪如泉涌。
  顾鼎臣小时候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上山割草砍柴。有点像无人管教的野孩子,流浪儿。有一天,顾鼎臣与一群要饭的流浪儿一起打死了一条狗,一时找不到可烧的柴,便跑进一座破庙搬出罗汉佛像当柴;狗烧熟后,顾鼎臣得以饱餐了一顿。这事大概算得上是他出生以来吃得最香最饱的一顿。
  勤学中状元 青词结君王
  顾鼎臣勤奋好学,警悟疏通。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取乙丑科状元。关于顾鼎臣考状元还有一则趣闻:乙丑科的殿试读卷大臣是内阁大臣刘健和谢迁,其中谢迁是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的状元。殿试题目,由刘健奉旨拟定。考生在答题时,谢迁问刘健殿试策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刘健说:“不过是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罢了。”意思是以周文王那样的心去行周文王之道。谢迁说:“这个意思,可不大容易领会啊!假如让我参加这场考试,我肯定拿不了这个状元了!”就在二位大臣交谈之间,顾鼎臣已把试题答完。但仔细一检查,发现订好的试卷中误空了一页。文章讲究内在的逻辑性,中间补一页可不是容易的事。才思敏捷的顾鼎臣只得绞尽脑汁,终于写满了空页。不知是听到了刘、谢的交谈,还是鬼使神差的巧合,这勉强补上的一页文字正好切合刘健的出题要求。阅卷时,刘健找来找去,没有发现领会自己用意的卷子,正当他感到很失望时,读到了顾鼎臣的试卷,不禁高兴地对谢迁说:“天下读书人岂敢轻视!我的意思有人领会了!”
  顾鼎臣的试卷末尚留有19行空白,而这一科的阅卷大臣恰巧19人。按照当时的规定,每个阅卷大臣都要写上自己的评语。刘健一见不禁感叹道:“此人用心不凡,我们每个人写评语的地方都留好了!”于是,便取顾鼎臣为一甲一名,送给皇帝点状元。
  顾鼎臣刚入翰林,明孝宗便驾崩。继承帝位的是正德皇帝,是个典型的昏君。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终因纵欲荒淫而丧命。武宗无子嗣,按兄终弟及的祖训,他的堂弟朱厚熜入承王位,即明世宗,次年改年号为“嘉靖”,俗称嘉靖皇帝。从此,顾鼎臣时来运转,开始青云直上,一直当到副宰相。
  嘉靖皇帝迷信长生不老之术。他坐天下的第二年,便在乾清宫设坛祈祷。此后,他陷于求仙术而不能自拔。斋醮祈祷时,要宣读祭告“天神”的奏章表文,这是一种赋体文章,需要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青词”。当时奉命作词的几个大臣水平一般,嘉靖皇帝很不满意。顾鼎臣瞅准这是讨皇上欢心的大好时机,曾撰写《步虚词》七章,即七章高水平的“青词”献上,并上疏条陈斋坛上应如此这般,才合乎斋祷仪式。嘉靖皇帝御览了他的“青词”和奏疏,龙颜大悦,“优诏褒答”。他因此成为世宗朝第一个以“青词”而受宠的大臣。《明史》称“词臣以青词结主知,由鼎臣倡也。”
  功存桑梓 救时良相
  嘉靖十七年(1538年)八月,顾鼎臣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朝廷机务。明年正月,加少保兼太傅,进阶武英殿大学士。担任宰相后,顾鼎臣最值得荣耀的一件事是皇帝南巡时代朝临政三个月。大学士翟銮认为:顾鼎臣“留守居重,伊、周而下,莫之再见。非肃慎忠贞者,不足以语此。”《明史》评价顾鼎臣“素柔媚,不能有为,充位而已”;沈德符也说他“事业毫无闻”。实事求是地讲,顾鼎臣还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事的。
  一、关心国家经济,疏请丈量田亩。顾鼎臣是明代关心经济的少数几个大臣之一,是明朝中期的经济学家,《明史·食货志》用了较多的篇幅记载他关于经济的主张及动议。古代的田赋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天下额田已减少一大半,国家的税收财政已无以为继。据此,顾鼎臣提议重新丈量全国田亩,清查庄田,还田于民,改革赋役制度。于是,世宗敕谕户部清查庄田,对强占民田者,都归还原主。
  二、裁减江南赋税。江南自古以来赋税严重,出身江南的顾鼎臣十分关心日益严重的江南赋税问题。他十分同情百姓困苦,早在正德年间担任谕德时就曾指出:江南许多地方的粮长滋害州里间,民间往往“一人逋负,株连亲属,无辜之民死于箠楚囹圄者几数百人”。对此,上疏改革钱粮积弊四事,详细分析积弊形成的原因,并一一提出对策。嘉靖十八年(1539年),身为大学士的顾鼎臣再次就江南赋税问题上疏,他说:“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供输甲天下,而里胥豪右蠹弊特甚。宜将欺隐及坍荒田土,一一检核改正。”最后,嘉靖皇帝饬命巡抚欧阳铎裁减田赋,使繁重的江南赋役一度有所改轻。
  三、关心百姓疾苦,请求纾民解困。嘉靖十五年(1536年),京师大地淫雨连绵,沉灶坏屋,百姓溺死无数;而全国其它的郡县也多水灾。顾鼎臣特地作《悯雨》诗,反映北地水患灾情;并上疏“极论伤夷困苦之状”,规劝皇帝应该“修人事以格天心,纾民困以消隐祸”。结果得旨而行 。重病临终前,他还奏疏:“一、复盐法以备边计;二、兴两京、山东、河南水利,开稻田以省漕运;三、经理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山西边备,以保障京师;四、复河套,经理甘肃,以保全陕;五、经松、潘,以保全蜀”(《顾文康公文集》),竭力主张整顿盐赋制度,根治黄河水患,兴修水利,开垦新田。
  四、修筑昆山城,抗倭保家乡。昆山县城最早是“列竹为栅”,至宋代仍然如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知州费复初为防浙东海寇,始筑土城。嘉靖五年(1526年),邑人都御史周伦以昆山濒临东海要地,屡遭倭寇抢盗,疏请筑砖城,没有结果。嘉靖十七年(1538年)顾鼎臣入阁后,想到家乡滨临大海,土城倾圯,屡遭倭患,于是亲自撰写《代工部复筑造城垣疏》,疏请沿海无城墙的州县次第修筑砖石城墙。经顾鼎臣奏准,昆山首先修筑砖石城墙。他带头捐出了皇帝给他的“惠养故旧”的赐金,作为倡导,动员百姓纷纷出钱出力。工程从嘉靖十八年二月动工,到第二年五月竣工,新城墙周长12里,共计2387丈,高2丈8尺,雉堞4587垛,城濠则与元代相同。此后,昆山人民凭据这坚固的城墙,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其中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坚守了90天,昆山城得以保住,百姓免遭灾难。为纪念顾鼎臣上疏筑城之功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巡抚都御史张景贤具奏,请于昆山马鞍山阳慧聚寺法华堂故址修建“崇功祠”,大学士赵贞吉撰写《太子太保文康顾公崇功祠碑记》。
  顾鼎臣力所能及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实事,不失为是一位能关心百姓困苦、关心朝政大事的好官吏。大学士翟銮称他“嘉靖中兴相业者,当有所归”,为嘉靖中兴作出了贡献。苏州沧浪亭《吴郡五百名贤传赞》则称赞他是“泽被东南,功存桑梓;救时良相,名炳青史。”
  后人为纪念顾鼎臣建有“顾文康祠”,祠旁立有石碑,颂扬他筑城功绩。昆山县城城隍庙南有顾文康书院。在乡间,还有为顾鼎臣修建的“起凤坊”、“宫谕坊”及“宰相坊”等古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9
郭子仪 唐朝 武状元出身
郭子仪(687—781)唐代大将,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天德军(今内蒙乌拉特旗西)使,九原(乌拉特旗北)太守,朔方节度使等。晚年被封为汾阳郡王,进位太尉。他一生历仕玄、肃、代、德四朝。这个时期,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已开始走向下坡路,政治日趋黑暗,吏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尖锐化。唐玄宗天宝之季爆发的“安史之乱”加剧了唐朝内部统一与分裂,集权与割据的斗争,继之而来的是吐蕃和回纥上层统治集团的侵扰,不断威胁着唐王朝的边境安全。郭子仪正是在这种激剧而复杂的社会矛盾斗争中,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一生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2个回答  2012-07-19
54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