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偏向于猪肉,而欧美国家人却喜欢吃牛肉

如题所述

中国人喜欢吃猪肉,原因说起来非常简单,养殖成本低,出肉量大,内脏也可以吃。在1938年调查,四川东部的8个县,人均1年吃猪肉8.5公斤。

1929年调查上海工人家庭,主要是纺织厂工人家庭,平均每户一年吃猪肉20公斤。到了抗战的时候,基本上一年都看不到一点肉腥了。当时,陕甘宁边区搞大生产运动,可以达到一个人一个月2斤猪肉,已经是在生产,组织方面做到最好了。

近年中国人均每年吃肉达62公斤 是50年前的13倍,可想过去在古代和近代,普通人一年才能吃多少肉。养猪在我国,已经是比养牛,养羊成本低了。养猪那么低成本,在我国古代和近代,普通人的肉类摄入量还那么低。如果靠吃牛羊肉,恐怕一年都吃不到1斤肉了。

欧美的牧畜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其实从古代开始就一直超过我国。从养马上就可以看出来,我国古代在绝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没有培育出什么良种马,军队主要都是使用蒙古马,青海马和土马。

其实中国消费牛肉的量很高,占据世界第三,由于人口众多属于正常现象,相比人均消费只有5.2公斤(全年),远低于欧美国家平均的8.6公斤。美国人均消费为34.4公斤,最高的是阿根廷人均消费为60公斤。欧美国家也有许多吃猪肉的,西班牙、巴西、丹麦等国家,消费猪肉量很高,对比中国就少得多,中国消费了世界60%的猪肉。从宏观现象看,确实中国人偏向猪肉,而欧美国家人偏向牛肉。

中国方面要先从古代时期讲起,朝廷是不允许吃牛肉的,因为牛是农耕的重要生产工具。于是猪便成了最好的选择,养成了吃猪肉的习惯,你看“家”的字根(是由宀和豕组成的,在古代“豕”意思猪,“宀”意思是屋子,合起来是屋子下面有猪)。直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还有大部分一户养两只猪的现象。

以前能吃上猪肉是奢求的,才会大部分人自供自足,春季养猪崽,到了过年成熟时宰杀,才能吃上鲜猪肉。吃不完怎么办呢?便诞生了各种腊肉、腊肠、咸肉,贮存的时间更长。肥肉则炼成猪油,用了炒菜,绝对的香,又有饱腹感,奈饥饿。能每天吃上猪肉,只不过是最近十年才有的事。所以自古以来对猪肉已经根深蒂固。

欧美方面,与中国相反的是驯化牛较先,有先入为主的现象。加上环境、气候、养殖技术的不同,慢慢行成了大规模的养殖,近代欧美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养殖牛的补贴,加大了产量,推动了经济。再者还有奶牛可以产奶,又是一笔收入。

对比中国,我国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养殖。原因很简单,没有像欧美国家有完善的养殖技术,没有高补贴。养殖牛的风险很高,牛不像猪那样,一生多胎,一般是牛产崽是一胎到两胎而己,饲养成本高。猪可以在仅容得下身的环境,快速生长长肉,养殖期短。即使是感染疾病,猪都是得同样的病,很好解决。而牛呢,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发育正常,养殖时间又长。一旦感染疾病,每头牛的病症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处理对待,大大提高了管理成本。

中国人吃猪肉和欧美人吃牛肉,都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生活习惯。主要是地理和物产条件,决定着饮食内容和习惯。中国人主食粮农作物,肉食为辅;欧美人主食牛羊肉,粮食为辅。多吃猪肉是因为猪肉油脂多,好搭配粮食蔬菜。做饭的都会遇到这情况,炒菜烩菜,参加了猪肉,蔬菜和汤就会油汪汪的香,格外美味。牛肉参加蔬菜则完全相反,干叉叉的不好吃。但是单吃牛肉就很香很美。中国人多吃猪肉、欧美人多吃牛肉的原因就在这里。

其实中国人更爱吃牛肉,超过对猪肉的执着。市场上猪肉十元一斤,牛肉四十元一斤,牛肉是猪肉的四倍。足以证明牛肉的消费价值。再说也都知道牛肉味道跟好更安全,营养更丰富,当然更好吃。为什么放着爱吃的不怎么吃?是因为消费条件的制约。大白话说吃不起。譬如月收入四千块,只买得一百斤牛肉,却买得四百斤猪肉,傻子也会选择买猪肉吃。再说美国,牛肉四块钱一斤,月收入四千块,能买得一千斤牛肉。这样的消费条件,不吃牛肉也是傻子。

但是不得不说中国的牛肉确实很贵,相比于美国这些国家还是要低很多的。当然美国的农业比中国还是要领先很多的,中国也在快速的发展中,所以现在也没必要去和美国比。现在国家也意识到中国的牛肉问题了,所以现在中国对于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扶持还是很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