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的鹿邑太清宫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如题所述

河南省鹿邑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向东,被誉为老子故里,它和老君台一起构成了鹿邑老子文化的主要内容。

据史志记载,165年,汉桓帝刘志派遣中常侍管霸来鹿邑建造了寺庙,名为老子庙。

620年,李渊为了方便自己对天下的统治,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就按照积善行的建议,把老子认为自己的祖宗,在老子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据记载,当时的老子庙规模就如同王宫一样,是李家的皇室家庙。

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且重新建造了“紫极宫”和“太清楼”,将庙名改为“玄元庙”。

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太清宫的规模达到了鼎盛时期,占地近60万平方米。庙内的建筑排列井然有序,太清宫被称为前宫,祭祀老子,洞霄宫称为后宫,供奉着老子的母亲。

自从建庙以后,历朝历代都在太清宫立有碑刻,保留下来有20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和元“太清宫执照碑”“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所刻的碑文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位于主殿太极殿的东侧,碑高约4米,宽1米,厚0.5米,此碑刻距今大概已经有将近1300年的历史了。碑身四面刻有1122个隶书字体,是唐玄宗对于《道德经》的注释文。石碑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

元朝著名道士邱处机被元朝皇帝尊称为国师,因为受邱处机地影响,元朝皇帝对汉文化特别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十分尊崇,元朝皇帝统一中原不久,就下了两道圣旨对道家思想地发祥地鹿邑太清宫进行保护。

镶嵌在太极殿正墙西侧的这块石碑是元朝于1260年颁布的太清宫执照碑。该碑高0.6米,宽0.9米,碑文为楷书,满行13字。

碑文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颁给的;二是规定了太清宫所属界地的大小,即“每一面宽10里,四面计40里”,也就是说太极殿周围25平方千米的土地都属太清宫宫观所有;三是规定了这25平方千米内的所有田地、园果树木尽归太清宫宫观所有,诸人不得争执;四是说明南北宫,也就是太清宫和洞霄宫以会仙桥为界。

在老子生地的鹿邑太清宫,有许多的碑刻,虽然这块碑不大,但价值很高,它以皇帝诏令的形式规定了太清官的大小及上面土地园木果树的不可侵犯性。

太清宫太极殿前的两株古柏,就是闻名遐迩的丹桂古柏。传说是老子亲手种下的,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了。由于是老子亲手种,再加上是李氏唐王朝的祖先,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在游览过太清宫后,都会对这古树进行记述。唐玄宗为此专门下诏:

瑞木表灵,奇文自现。用彰大庆,以福洪图。配五德于易经,迎万叶于休运。宣城告谢,仍付史官。其桧片藏于内库,兼赐诸王宰辅及道众。

这两棵古柏,虽然一样高,但是西面一株枝繁叶茂,若虬龙盘旋,虽然看起来干瘦,但是却仍然有新的枝芽萌发。为什么会这么干瘦呢?

据说在唐朝统一天下之后,李世民曾经派遣麾下的大将尉迟敬德前往拜祭,尉迟敬德下马后就直接去殿内进香了,他的卫兵把马拴到了这棵柏树上,马饿了,就把树皮给啃掉了,但是这棵古柏却并没有死,依然生机盎然,而没有被啃的那一棵,很明显的要粗壮很多,两棵树东西交相辉映,引来众人一阵阵围观,是太清宫最重要的一处景观。

老子所创办的道教讲求阴阳,而这个院子中的气场很重,就连这两株古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年前,曾经有人用铁锯锯掉了树上的一根枝丫做小板凳,可是他发现,这棵树的年轮极像八卦图中的阴阳鱼。

这个人非常讶异,觉得触动了神物,于是赶紧跑到老君像前拜祭。这两棵一大一小的古柏正体现了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

铁柱俗称赶山鞭,一根在太清宫,还有一根在纪念老子遗迹的老君台上,是纪念老子之物。据记载,老子主要负责周朝的守藏室之史,按照规矩,大臣们上殿议事的时候,必须站着,但是老子记录天子言行的时候,既要站立,还要写字,真的是太累了。

于是周天子下令在朝堂内建造了一个铁柱子,让老子倚在上面写字,不仅减轻老子的劳苦,还彰显了对史官的尊重。

当然,也包含了苍天厚土,定于一柱的意思,到了后来,凡是国内外供奉老子的宫观都有这样一根铁柱,逐渐成为了纪念老子的标志。

望月井也是太清宫内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天空中圆圆的月亮总是能够投影到望月井的正中央,正应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古诗意境。

而周围的许多水井,哪怕是相邻的水井,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奇观,不明所以的百姓们都认为这是老君爷显灵了,所以就更加虔诚地拜祭。

鹿邑太清宫前的石牌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