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心理疾病?

如题所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是兼具有自负感,控制欲,权利欲,自卑感等等的性格造成的。
自负感是一种无厘头的情绪,认为我的行为,态度等等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人对自身,对生活充满忧虑,对未来没有目标的活着,自己也感觉到有隐患,但是没有静下心来考虑怎么来解决,喜欢以打击别人来满足一下权利的眼下的优越感。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人和事物 ,让自己感觉活得还是可以控制局面的,接地气的。
自卑感的对自身能力等等欠缺的担忧,转化成对外界的人或事物先压制来寻求自身心里的平衡。当自己知道不如人的时候,总是先发制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心里觉得平衡。
这样的人对生活是没有敬意的,都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人对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没有认真的学习过,对现代社会知识的更迭之快,没有体会过。
大中国40年基本上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要300多年走完的路,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跟上节奏,所以现在的社会会更重的惩罚那些不爱学习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8
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并恰当运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在遇到麻烦时及时地进行心情转换,避免让不良情绪开“连锁店”,那么,心理疾病就会远离我们的生活。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心理疾病有一种潜在的排斥倾向,一说某某有了心理疾病,这个人似乎就成了异类,有点令人躲之不及的感觉,就连患者的亲友对其患有心理疾病的事实也讳莫如深,藏着掖着,更很少像对待其他病人那样给予其求医问药上的帮助。由于缺少人们普遍的理解,一些心理疾病患者就更加自闭与孤僻。其实,心理疾病也像其他的疾病一样,来自生活、自身和环境,跟感冒发烧一样的实际和“俗气”,无需大惊小怪,也无需掖着藏着、不敢触及。有了心理疾病,要坦然接受和积极面对,及时到医院心理或精神专科门诊寻求帮助。

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程比较长,效果比较缓慢,但通常不会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患有心理疾病,要增强治愈的信心。即使是严重的精神疾病也可以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手段,对病情加以控制。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