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打能力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是经常挨打,肌肉细胞死的越多,沉积起来,就形成一道“防御墙”????

  运动生理学认为经常进行抗击能力的练习,能使骨骼变得粗壮、坚硬,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由原来安静时的每平方毫米开放80条左右增加30倍以上,并可使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泡状,从而增加肌肉的供血量。抗击打能力可通过训练提高。

  抗击打训练

  1 抗击打训练的部位
  1.1 头颈部
  头部有丰富的神经组织及重要的感知器官,对人的正常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是人体运动的“指挥中心”。在散打搏击中头部是重拳和高位腿法的主要攻击目标,当头部受到猛烈击打时,易引起暂时性意识和机能障碍,出现失衡、眩晕、昏迷、脑震荡等现象,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颈部由咽喉、颈动脉和颈锥等组成,是散打规则规定的禁击部位之一,但偶尔也会成为踢打的目标(绝大多数是非故意)和锁挟的主要部位(规则允许的)。当颈部受到强力击打或突然拧转时,易出现头部活动受限,脑部缺氧而休克,颈椎错位等。
  1.2 腰腹及肋部
  腰腹部是人体肾、胃、肝等内脏器官的所在地,腹腔神经丛和左、右迷走神经分布在这些内脏器官壁内和周围;肋部皮脂薄且肋骨细长而脆弱,是人体抗击打的薄弱环节。由于躯干体积大,灵活性较差,故意被击中。当该处受到猛击、顶撞、摔跌或挤压时,易出现剧痛、气闷、内脏器官损伤、肋骨骨折等现象。
  1.3 四肢
  拳谚“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是对人体四肢的攻防作用最生动形象的比喻。在散手搏击中,手臂用拍挡或抄抱对手的拳腿踢打时要承受巨大的打击力量,踝部和小腿胫骨在相互踢击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对手身体较硬部位发生碰撞;而大腿外侧则是凶狠的侧弹腿时常“光顾”的部位之一。
  2 抗击打能力训练的方法
  2. 1 头颈抗击打能力训练的方法
  面部抗击打适应训练:1)双手搓搓脸、鼻、耳、眉骨,接着用拳轻击该部。2)同伴戴上拳套由轻至重从正、侧面进行击打,被击中瞬间紧扣牙齿。3)头撞沙袋,初练者可以带护头,用头轻叩、顶、撞静止的沙袋。
  颈部抗拒训练:1)双手掌根撑住下颌,发力上托,同时颈部发力下压抗拒,至疲劳后放松。2)双手十指交错置于脑后,向前下方发力下拉,同时颈部发力后顶抗拒,至疲劳后放松。3)仰卧垫上,头和双脚着地,向上挺髋成“桥”状,使压力集中于颈部,做前后来回移动和左右翻转身体运动,至疲劳后放松。4)将头罩固定于头部,(头罩顶部有一绳索,另一端通过滑轮与重物连接)头颈做下勾——上抬,左右侧屈运动,肩部保持不动,至疲劳为止。
  前庭、迷路位觉感受器稳定性训练:1(头部先做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极限屈伸,再做前后,左右来回快速摆动和绕环运动,肩部保持不动。2)连续做前后滚翻、左右侧翻直体后滚翻等翻转性练习。3)闭眼、蒙眼、黑屋等手段进行各种动作技术训练,使在视觉定位功能暂时消失时仍可迅速恢复正常体位。
  2.2 腰腹及肋部抗击打能力训练方法
  拍打、踢打训练:1)用掌或拳轻至重拍击自己的腰部及肋部。2)直立抬肩暴露腰部及肋部位,由同伴用拳,腿由轻至重进行踢打,被击中瞬间紧张憋气,并微启声门作短促有力的“嗨”声呼气。3)练习方法同上,以木板代替拳,腿进行拍打练习。(木板长2500px宽250px厚50px) 实心球砸击训练:仰卧垫上,双手置于脑后,由同伴双手持实心球由轻至重砸击其腹部,练习者憋气收腹,并微启声门作短促有力的“嗨”声呼气。
  摔跌训练:1)在垫上做原地前后做摔跌练习,触地瞬间全身肌肉紧张,以臂或肩背先着地。2)跃起做上述摔跌练习。
  2.3 四肢抗击打能力训练方法
  靠臂训练,与同伴面对面站立,双方同时向左转体带动右臂前摆磕碰于腹前,然后向右转体磕碰左臂,交替进行,碰撞时前臂紧张;棒击训练,练习者手持一根小木棒(长1000px直径125px),敲击另一侧手臂、小腿胫骨、大腿外侧,力量由轻至重;木桩训练,练习者立于木桩前(高5000px直径500px),以掌、前臂、足拍掌或踢击,力量由小到大。
  3 抗击打能力训练的原则
  3.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在抗击打能力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抗击打能力训练是围绕人体的要害或薄弱部位,采用外力直接击打或摔跌翻滚方式进行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运动员的受伤,故安全性显得尤其突出。在练习时运动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不允许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松懈。教练员在练习前应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作全面了解,身体不适或有伤病者不得参加练习,以免加重病情和伤势。
  3.2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抗击达能力训练必须按照一定的练习步骤和顺序,由易到难,由轻至重,逐渐增加训练负荷强度,使机体在适宜的负荷刺激下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而任何急于求成的心态和拔苗助长的行为都将适得其反。教练员谙熟人体结构特点和运动训练的内在规律,根据运动员的年龄、体质、状态等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抗击打训练的内容和步骤,准确把握训练负荷中的“量”和“度”。运动员在练习中必须严格控制好击打的力度,切不可盲目加力。
  3.3 自我监控原则
  自我监控原则是指运动员在抗击打训练过程中和训练后都必须密切关注自身的反应,查看练习部位的情况。如是头晕、恶心、脏腑器官不适,练习部位是否红肿疼痛,睡眠、脉搏、小便有无异常等。教练员应向运动员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进行护理,并向运动员讲授抗击打训练方面的注意事项及有关知识,使他们能正确区分什么是正常反映,什么是异常反映,做到心中有数。
  3.4 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运动员抗击打能力训练的持久性、不间断性。由于进行抗击打训练时运动员要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皮肉之苦。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又由于抗击打能力的形成和消退是可逆的,故教练员要消除运动员一劳永逸的思想,注意训练的持续性,避免已获得的能力因训练终止而减弱或消退。
  3.5 药物和营养辅助原则
  药物和营养辅助原则是指在进行抗击打能力训练过程中,借助跌打损伤之类药物和强筋壮骨之类营养品的功效、促进运动员抗击打能力的形成和巩固。如在抗击打训练后对被击打部位进行热敷、药物按摩等,化淤消肿,舒筋活血,并服用有关滋补营养品,以强筋健骨,补充损耗,迅速恢复体力。
  4 心理抗击打承受能力训练
  自虐训练法:通过极限强度的训练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通过拉韧带(达到最大极限),击打硬物来增强运动员忍受痛苦的能力,克服对比赛的惧怕。
  实战比赛法:选择实力比自己强的选手进行实战练习,或选择某一项技术强于本方运动员的选手进行条件实战,如选择摔法好的运动员进行实战时可以限制不准用拳击法;选择腿法好的运动员进行实战时可以限制不准用摔法;选择拳法好、拳重的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可以限制不准用腿法。通过这些实战来培养运动员的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顽强作风。再者,通过多参加比赛,培养运动员不怕击打的个性心理。
  精神激励法:通过激励法、煽动性的语言来引导运动员进行自我磨练,勇敢顽强的个性,也可以通过观看鼓舞斗志、宣扬拼搏、竞争精神的电影、电视(如《洛奇》)来教育、感化运动员,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个性,消除对比赛的恐惧心理。
精神调节法:采用精神调解及心理放松等方法,使运动员在承受较多击打的训练及比赛后,消除对比赛的恐惧、厌倦心理和被打击产生的心理障碍
  表象训练法:使其增加被打击后的心理状态,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影视或小说中的英雄,坚毅勇敢、顽强不屈,被击倒后又顽强的站起来,并且以一种打不倒对方不罢休的气势与其继续战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3
运动生理学认为经常进行抗击能力的练习,能使骨骼变得粗壮、坚硬,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由原来安静时的每平方毫米开放80条左右增加30倍以上,并可使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泡状,从而增加肌肉的供血量。
抗击打能力是可以练出来的,可以参考泰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泰拳的抗击打能力很强。如用擀面杆擀自己小腿的迎面骨或用里面装有小沙子的布袋敲击小腿可以提高迎面骨的抗击打能力,打鞭腿也就不那么疼了。

提高抗击打能力具体方法:
1、所谓肌肉的强度,准确点应该称之为肌肉的耐受性,即肌肉承受力量的极限(可分为防守时和进攻时),肌肉感受疼痛的灵敏度。其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耐受性;其二、不同的时辰,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耐受性;其三、不同的情绪状态也有不同的耐受性。 说多了点,归纳下:肌肉是人体的保护防线,和进攻前沿,最外层的先锋部队当然是越强越好,防御能起强的话抗击打能力当然强,同理击打能力也强。
2、抗击打能力可以通过对打陪练来练习,因为真人的模拟,更符合实战中的条件要求,可以让你更清楚的了解到真实对抗中更需要保护的抗击打部位,通过逐渐的强度加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抗击力。主要是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发现更多容易让自己忽视的锻炼地方。
3、首先、练习的过程就是避免被重击和练习容易被袭击部位加强的过程,所以只要认识到这点,就不必多虑,对练的人必须是比较有经验的人或者是与你同步学习的好友,在比较和平的环境共同成长。其次、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承受过于自己抗击力的重击,抗击力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了解自己的抗击能力,而懂得去避免高于自己抗击力的伤害。只要循序渐进,练习的影响就是不断提高你抗击能力的影响。
4、抗击力是在提高,上文已叙述,但是不只是通过对打对练的练习就可以提高抗击力,需要懂得调养自己的身心、呼吸、营养配合,达到锻炼且保护的效果。这才能从质的提高。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运动生理学认为经常进行抗击能力的练习,能使骨骼变得粗壮、坚硬,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由原来安静时的每平方毫米开放80条左右增加30倍以上,并可使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泡状,从而增加肌肉的供血量。
抗击打能力是可以练出来的,可以参考泰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泰拳的抗击打能力很强。如用擀面杆擀自己小腿的迎面骨或用里面装有小沙子的布袋敲击小腿可以提高迎面骨的抗击打能力,打鞭腿也就不那么疼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27
这种说法不对的,抗击打首先要有肌肉,其次要由轻到重进行拍打,降低肌肉敏感度,疼痛感会减少,还有就是拍打的时候要闭气,肌肉瞬时紧张。说白了就是肌肉多,这样不伤内脏。第二敏感度低,这样不疼!请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1-14
个人认为抗击打能力是对非致命性打击的抵抗程度,可通过锻炼增强钝化肌肉敏感度提高。前提啊,必须是非致命性打击,如果是致命打击,例如在眉心开一枪……这种,抗击打能力再强也抵挡不住。也就是可以理解为,如果你是个菜鸟,你的对手是一个职业拳击手,那么,你要跟他对战就要先手致命一击,如果成功,你可能会赢他。再解释一下致命一击的含义,是指对人的最脆弱部位造成极大的伤害,导致人立即死亡或丧失战斗力的打击。方式方法有很多,想要使用的可以自由百度查询。这是菜鸟逆袭大神经常使用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