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的都是举人了,为何在电影中他们都是落魄书生呢?

为何电影中他们都是落魄书生呢?

古代的时候,文人都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这个也需要挺高的成本,十年寒窗苦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走上科举的这条路是需要好几年甚至数10年的艰难读书的,在这个过程中,你这个人都是不理会外面的一个状态。古代的生产力特别落后,一个成年的劳动力,本来应该是家庭的顶梁柱,但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不去从事这些活动,而去每天勤奋的读书,低下头来只是读书。那么这个家庭的条件是不会太好的。

古代的读书人要想能够把这个书读下去,至少需要8个成年劳动力的成果才能够把这个书读下去。普通的小家庭是没有办法养出一个读书人的,因为经济条件跟不上,但事实上,能够读书的人虽然很穷。但至少也是小地主,家庭条件比一般的老百姓好多了。

大家以前的书本上记载的一些古时候读书人的故事,他们家里都很穷,读书的时候没有钱吃饭,每天就煮一锅粥,每天一锅粥还要分成好几顿吃,这种条件当然特别穷了,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农民都是吃不饱饭的,每天就是一两顿饭,一顿干饭,一顿稀饭。一顿饭能够分成两顿吃,算是奢侈了。

为什么要有那么多人想要科举考试?想要功成名就呢?当然是为了名利,只要考中了就可以得到很多的钱财,得到很大的名望。特别是在那个时代,只要有了名望。普通老百姓见了都要跪拜,而且还很有身份,会得到很多钱财可以消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因为古人进京赶考花费的时间长啊,虽然有一个举人的名头,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官职和收入。
第2个回答  2019-09-18
因为成为举人除了有个名声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收入,所以穷人考上了举人之后还是很穷,就有很多贫穷的举人进京赶考。
第3个回答  2019-09-19
举人进京的开销远大于其收入,进京赶考,路上走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是很常见的事情,路上的吃穿住行样样都需要开销,所以很多书生落魄。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只要考中了,绝对是名利双收的事情。所以,就算真是穷书生,只要考中了,就会有许多农民拖家带口的去内附,也就是自愿为奴,就是为了逃避高昂的赋税和严苛的徭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