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膏糖是怎么发明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18
过去卖梨膏糖,讲究说唱表演,以此吸引行人驻足观看,达到卖梨膏糖目的、就全国而言,卖梨膏糖的说唱形式分为南北两派。北派艺人上场时手拿一把一尺长的钢锉(接近现在钳工用的铁锉),尾部装有木柄、木柄下端系上三个工艺比较讲究的铁环,用力一晃叮当作响,做为艺人说唱时的伴奏工具。一般艺人先说一段“引子”作为开场,常见的唱词是说锉,江湖行话称“大锉条子”:“小小钢锉尺把长,老君炉里放毫光,千锤打来万人夯,才把钢锉练停当。文官用它锉玉带,武官用它锉刀枪,大锉落在卖糖手,百样草药它先尝”。紧接着说唱“药王点将”具体介绍梨膏糖所用草药的名称,生长地点、作用等内容。实际上是用文艺演唱形式作为产品宣传。
南派艺人上场演唱时,身背小手风琴一架,边拉边唱。主要内容也是宣传梨膏糖的,如:“百草膏,百草糖,各种药草都搁上,书生吃了梨膏糖,进京赶考状元郎:大姑娘吃了梨膏糖,画龙描凤绣鸳鸯:老人吃了梨膏糖,长生不老身健壮;小孩吃了梨膏糖,半夜三更不尿床、…啷格里格啷…”。这些说唱词句虽显夸张,但生动有趣,合仄押韵朗朗上口,让人听了颇感兴趣。何正起先生当初学艺师从南派,他的演唱水平很高,深受民众欢迎。
第2个回答  2019-10-17
梨膏糖既是糖,又是药,是魏徵发明的。
唐朝时,魏徵侍母甚孝。老母亲经常咳嗽,但嫌煎药味苦。魏徵想到老太太素爱吃梨,便想,何不用梨汁加糖配上药物让老太太吃呢。于是取杏仁、川贝、茯苓、桔梗等,熬成膏汁,老太太果然吃得津津有味,一连吃了十来天,病情痊愈。消息不胫而走,朝廷内外凡有咳嗽气喘者,都来向魏宰相求教良方。魏大人也无偿献出,代代相传,精益求精,就成了梨膏糖的配方。老城隍庙 梨膏糖卖梨膏糖原先并非上海独有,它的配方也不神秘,关键是选料和熬制道地,故而这个行业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特别是江南一带各城乡都有。但到了清末民初,上海发展为大码头后,各地卖梨膏糖的小贩便纷纷来老城厢分一杯羹。从此,上海的梨膏糖不仅是一种风味药食,而且成了一种风情的载体。上海梨膏糖商店老城隍庙 梨膏糖城隍庙的上海梨膏糖商店创建于咸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855年,至今已有150个年头。在这家老资格的梨膏糖商店里,止咳梨膏糖、胖大海梨膏糖、开胃梨膏糖……百果的、玫瑰的、豆沙的、松仁的……应有尽有。
第3个回答  2019-10-18
梨膏糖呢,就是车位人们多吃的雪梨之后才发明的,人们经常吃雪梨呢,经常吃那个雪梨有那个润肺的功效,有那个运费的功效了之后呢,人们就想许多那个发明梨糖膏的人,就在想会不会把雪梨能不能把雪梨设成一种糖呢?然后这种讨论可以存放的很久很久可以拿出来很方便的车,但比那个车险你方便多了,因为雪梨的话放久了会容易变质,会容易发霉,但是呢?到现在梨膏糖的放久了不会发霉,也不会发售,因为放起来拿起来非常方便,可以装在口袋里一边吃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都可以的,又不会弄脏手,这样子的话又可以扯到吃饱肚子,又可以润喉润责任喉咙。所以呢,这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人类进步的发明正是因为车多了,雪梨有润肺的功效,才发明出梨膏糖。梨膏糖,是上海市特色传统名点,中华老字号产品之一,著名特产。是纯白砂糖(不含饴糖、香精、色素)与杏仁、川贝、半夏、茯苓等十四种国产良药材(碾粉)熬制而成。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腻不粘、芳香适口、块型整齐、包装美观,由于品质优良,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来源于唐朝的政治家魏征据传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但怕药苦不肯吃药,所以将药和梨子汤中一齐煮汁,为了避免老夫人说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惫了,他闭目养了下神。等他睁开眼揭开药罐盖,谁知药汁已因熬得时间过长而成了糖块,魏征因怕糖块口味不好,就先尝了一点,感到又香又甜,他随即将糖块送到老夫人处,请老夫人品尝,这糖块酥酥的,一入口即自化,又香又甜,又有清凉香味,老夫人很喜欢吃。魏征见老夫人喜欢吃也心中乐了,于是他就每天给老夫人用中药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块。谁知老夫人这样吃了近半个月,胃口大开,不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气喘的病也好了。魏征用药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这消息很快传开了,医生也用这一妙方来为病人治病疗疾,收到了好的效果。人们就称它梨膏糖。卖梨膏糖原先并非上海独有,它的配方也不神秘,关键是选料和熬制道地,故而这个行业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特别是江南一带各城乡都有。但到了清末民初,上海发展为大码头后,各地卖梨膏糖的小贩便纷纷来老城厢分一杯羹。从此,上海的梨膏糖不仅是一种风味药食,而且成了一种风情的载体。城隍庙的上海梨膏糖商店创建于咸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855年,至今已有150个年头。在这家老资格的梨膏糖商店里,止咳梨膏糖、胖大海梨膏糖、开胃梨膏糖。
第4个回答  2019-10-18
唐朝名相魏征“发明”药膳梨膏

梨膏也称雪梨膏,是一道传统的药膳,相传为唐朝名相魏征所创。魏母患了严重的咳嗽病,却不肯服药,久治不愈,病情日重。正无可奈何时,魏征忽然想起其母爱吃梨,便投其所好,买来许多鸭梨,将治咳草药研磨成粉,与梨、冰糖共煮成膏,其母吃后非常欢喜,膏未食尽,病已痊愈。

梨膏以精选之秋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祛痰、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汁、贝母、蜂蜜等药食同源之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的药膳饮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烦渴、便干燥闷、劳伤肺阴、咳吐白痰、久咳咯血等呼吸道病症。

梨膏过去是宫廷内专用的药品,直到清朝由御医传出宫廷,才在民间流传。

但大家都知道,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在无法明确病症的情况下,老百姓们便逐渐省去了各类药材,将宫廷御药秋梨膏转化为适合老少一家人共同食用的民间食补之方。
第5个回答  2019-10-18
梨膏糖,是上海市特色传统名点,中华老字号产品之一,著名特产。是纯白砂糖(不含饴糖、香精、色素)与杏仁、川贝、半夏、茯苓等十四种国产良药材(碾粉)熬制而成。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腻不粘、芳香适口、块型整齐、包装美观,由于品质优良,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来源于唐朝的政治家魏征据传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但怕药苦不肯吃药,所以将药和梨子汤中一齐煮汁,为了避免老夫人说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惫了,他闭目养了下神。等他睁开眼揭开药罐盖,谁知药汁已因熬得时间过长而成了糖块,魏征因怕糖块口味不好,就先尝了一点,感到又香又甜,他随即将糖块送到老夫人处,请老夫人品尝,这糖块酥酥的,一入口即自化,又香又甜,又有清凉香味,老夫人很喜欢吃。魏征见老夫人喜欢吃也心中乐了,于是他就每天给老夫人用中药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块。谁知老夫人这样吃了近半个月,胃口大开,不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气喘的病也好了。魏征用药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这消息很快传开了,医生也用这一妙方来为病人治病疗疾,收到了好的效果。人们就称它梨膏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