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默读要求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三个学段对默读的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拓展资料:

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怎样默读: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开始学习默读时,有人常常伴有小声读,嘴唇不停地动,这是借助读出的声音领会意思。这不要紧,不过要逐渐纠正。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

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划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最后,我们在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时要牢固熟练地掌握字词,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词字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时还要注意减少眼停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读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读。

默读意义:

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其它学科也都普遍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应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看学生终生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

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从中高年级起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使人终生受益。作为语文教师,实在应该重视默读的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